欢迎来到精华学校! 登录 | 注册 | 专题活动 | 收藏
在线咨询
客服热线
官方微信
免费好课
进群咨询
首页 > 中高考资讯 > 精华周刊

远征军的非人生活

来源:《大师之大——西南联大与士人精神》

查看数:

在阴暗的树下,在急流的水边,

逝去的六月和七月,在无人的山间,

你们的身体还挣扎着想要回返,

而无名的野花已在头上开满。

……

静静的,在那被遗忘的山坡上,

还下着密雨,还吹着细风,

没有人知道历史曾在此走过,

留下了英灵化入树干而滋生。

——穆旦《森林之歌——祭野人山死难的兵士》

穆旦,原名查良铮,出身于浙江海宁查氏名门,生于天津,与联大教授查良钊、现代武侠小说大家金庸(查良镛)是同族兄弟。他在南开中学读书时,就有文章发表,后考入清华大学,随校南迁至长沙,又至昆明。

1940年8月,穆旦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西南联大外文系,留校担任外文系助教。是年7月,日本侵略者侵占安南,原来是大后方的云南一下子成为前线。

1941年3月初,24岁的穆旦胸怀“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之志,参加中国远征军,任远征军副司令部杜聿明的随军翻译,出征缅甸抗日战场。

穆旦放弃西南联大的教席而从军行,并非冲动之举。他在联大毕业之初,就对一位同学说过 “国难日亟,国亡无日,不抗战无法解决问题,不打日本鬼子无法消除心头之恨。”穆旦从军的动机还有个人方面的因素:“校中教英文无成绩,感觉不宜教书;想作诗人,学校生活太沉寂,没有刺激,不如去军队体验生活。”

进入缅甸不久,远征军打了日军一个措手不及,新三十八师师长孙立人仅率一个团在仁安羌与七倍于己的日军作战,成功救出被困的7000名英军以及500名传教士、记者,英国朝野为之震动。

可惜,仁安羌大捷后,盟军内部出现了矛盾,战区总指挥官美国的史迪威将军与远征军副总司令杜聿明为指挥权争执不休。而此时,曾导演了敦刻尔克大撤退的英军统帅亚历山大又自作主张向印度方向撤退。盟军在贻误战机,而日军五十六师团(日军精锐师团,是南京大屠杀的元凶之一)在几天之内完成了迂回缅北的千里奔袭,切断了盟军的退路。

见通往中国的退路已断,史迪威随英军撤往印度,而蒋介石为保全实力则令杜聿明带队回国。此时杜手下有6万大军,日军不到1万人,杜聿明听从蒋介石指示,没有殊死一搏,也没有向更有利的印度方向撤退,而是带着部队向日军未设防的胡康河谷、野人山一带撤退。

此时,穆旦已被编入了二O七师,做师长罗又伦的随身翻译,而二O七师也参加了自杀性的殿后作战。子弹、炮火和死亡早已让穆旦忘却了诗歌,他的战马被炮火轰倒,传令官也中弹身亡。日军像发疯的野兽一样地追击他们,神秘、凶险、前途莫测的原始森林,埋伏着重重危机,仿佛在说: “欢迎你来,把血肉脱尽。”穆旦虽然在日军的追击下逃脱,但前方等着他的却是一片人间地狱。

战事失利后,随军从野人山撤往印度的女战士李明华,在回忆录《野人山余生记》中写道:

自从(民国)三十一年5月初,在缅北一个不知名的大村落中,全体官兵,奉军部命令,毁掉全部重武器、装备和车辆,开始徒步进入布满原始森林的山区,从此补记全部中断,全凭个人谋生。初时队伍还能像蚂蚁队伍一般,一个接一个前进,几天后,渐渐分散,成为三三两两的散兵游勇了。断粮半个多月,人人饥饿疲惫不堪…… 很多官兵因饥不择食,吃了有毒的野菜而丧生。

除了饥饿,还有更大的威胁——缅甸的雨季。在原始森林行军,暴雨增加了更多的不确定因素。杜聿明写过一篇《中国远征军入缅对日作战述略》,记录了惨痛的经历:

各部队所经之处,都是崇山峻岭,山峦重叠。野人山及高黎贡山,森林蔽天,蚊子成群,人烟稀少,给养因难……自六月一日至七月中,缅甸雨水特大,整天倾盆大雨,原来旱季作为交通道路的河沟小渠,此时洪水汹涌,既不能渡河,也无法架桥摆渡,我工兵扎制的无数木筏,皆被洪水冲走,有的连人也冲没。加以原始森林内潮湿特甚,蚂蝗、蚊虫以及千奇百怪的小爬虫到处都是。蚂蟥叮咬,破伤风病随之而来,疟疾、回归热及其他传染病也大为流行。一个发高烧的人,一经昏迷不醒,加上蚂蟥吸血,蚂蚁啃啮,大雨侵蚀冲洗,数小时内即变成白骨。官兵死亡累累,前后相继,沿途白骨遍野,惨绝人寰。

在热带的暴雨下,在阴暗死寂的胡康河谷,穆旦迷了路,和部队失去了联系。那一刻,死亡的阴影时刻笼罩着这位联大的诗人,已经接二连三目睹战友倒下之后变成白骨,对死亡的恐惧渐渐麻木。渺小的个人,身陷原始森林中,只剩下生的本能。他的腿肿了,全身疲劳,随时都可能倒下,但求生的意志告诉他,只要倒下,他就成为森林中野兽和蚊虫的食物。更可怕的是,穆旦患上了疟疾,好在他手中有杜聿明撤退前给他的两颗药片。凭着这两颗宝贵的药片,穆旦以强大的意志,慢慢逼退了死神的阴影。可是,随之而来的是令人发疯的饥饿,他曾经一次断粮达八天之久,但是这个生命力极其顽强的年轻人,这位在联大受人尊重的诗人,在他失踪了两个多月之后,居然从“地狱中生还”。瘦弱的诗人穆旦走到了队伍的集结地印度。

在印度,穆旦又差一点死去:长久的饥饿,使得吃得过饱也足以致命。经历如此严峻的考验,经历过野人山九死一生的煎熬,战争在这个诗人的心灵上留下了永远的创伤,也播下诗歌的种子。从此之后,穆旦就像换了一个人,变得沉默寡言。开朗的笑容,像昆明灿烂阳光一样的笑容,在他脸上消失。联大好友相聚,很多人都非常佩服他翻越野人山的经历,“那刻骨的饥饿,那山洪的冲击,那毒虫的啮咬和痛楚的夜晚,你们受不了要向人讲述”,但他从不开口谈。据王佐良《一个中国诗人》描述,只有一次,被朋友们逼得没有办法了,他才说了一点。而就是那次,他也只说到他对大地的惧怕,原始的雨,森林里奇异的,看了使人害病的草木怒长,而在繁茂的绿叶之间却是那些走在他前面的人腐烂的尸身,也许就是他的朋友的。还有一次,穆旦无意中曾跟人提及,他亲眼看到一位军人的尸体,只剩下一堆白骨,但是脚上仍穿着一双完整的军靴。

这是怎样的非人间的经历啊,我们无法得知。穆旦经过多少次的噩梦,经过多少次的遗忘,试图摆脱野人山的苦难历程,但这些记忆仿佛在他的思想里扎了根。在一个无法入眠的夜晚,穆旦饱蘸着一腔热血、满怀对死者的哀悼,写下了惊世之作《森林之歌——祭野人山死难的兵士》(后改名为《森林之魅——祭胡康河上的白骨》),于1945年发表,收录在《穆旦诗集(1939— 1945)》。这首“直面战争与死亡,歌颂生命与永恒的代表作”,一诞生就是经典。隔着六十多年的时光,我们仍能感受到诗人燃烧的灵感,带来灼热的温度,令人灵魂震颤。这首诗歌埋藏着一个时代青春与死亡的秘密,是联大学子从军这段历史的见证,是战争年代死去的和活着的人的哀歌,也是一个民族在战争烈焰中浴火重生的精神。

1977年春节之后,穆旦将饱含了后半生心血的译作和诗作,交给女儿,让她妥善保管,他觉得自己在有生之年看不到自己的作品出版了。“文革”结束,粉碎“四人帮”后,穆旦打算做骨折手术,却被告知一些手术工具好久没有使用过,还要整理。心情沉重的穆旦突发心肌梗塞,死在了手术台上。

1977年2月26日(农历正月初九)凌晨3 时50分,在早春黎明前的黑暗中,中国失去了诗人穆旦。“人生本来是一个严酷的冬天。”诗人一直穿行在无边的冬季,在改革开放的春天即将到来的时刻,他的生命终止。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穆旦在生前肯定不会料到,他的身后赢得了无穷的赞誉和荣光,“一颗星亮在天边”,他的成就被得到公允的评价,他的译作和诗集被出版,在青年中广为流传。有了这些成就,不知饮恨而死的穆旦能否含笑九泉?

——周刊内容涉及版权及稿费问题请联系精华学校或电话咨询400-650-7766

 

扫描如下二维码,关注精华学校官方微信

精华学校专注于中高考教育38年,通过多年教育经验以及整合资源的能力,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最震撼的服务:

政策权威解读:用精华的观点直击高考政策,分析学情与考情。

资讯及时更迭:教育资讯、考试资讯、录取资讯时时更新。

超值线上互动:讲座、优惠、沙龙、馈赠,多种活动,互动不停。

更多精彩内容,请锁定精华学校官方微信

更多>>

推荐课程

最近浏览的课程

北京市海淀区精华培训学校 北京市海淀区北三环西路满庭芳园AB座公建(邮编:100086)总机:400-650-7766
京教研【2001】31号 京ICP备13033151号-6 备案编号:京公海网安备110108001241号
Copyright 2011-2021 www.jinghu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信息